(Polly Ho)
詩會由序言書室開始,到Kubrick書店結束,2:30-4:30pm陳滅的《市場,去死吧》新書發佈活動一結束,他與葉輝率眾來到Kubrick書店,為三月詩會帶來三分一的觀眾。是次詩會坐無虛席,場面甚是壯觀,出席者包括:Jam Ismail、 陳滅、葉輝、昆南、心雪、廖偉棠、曹疏影、江濤、雨希等,還有曇花一現的馬家輝。
梁秉鈞寫了四十年詩,怎能用一小詩談完他的詩?該讀他哪些詩?他的新書《後殖民愛情與食物》為我解決了這個惱人的問題,選詩的過程中我下意識選了很多以食物為題的食物詩。梁秉鈞一直深愛詠物詩,自九七年以來,他多以食物為題,抒寫感受,他坦言,他曾寫洋洋大觀的論文,可惜被受惡評,97年他與李家昇合作的《食事地域誌》(Foodscape)卻大獲好評,「看來我寫的詩比論文更好,同樣的內容,寫論文被人批評,寫詩就受人讚嘗。」
為什麼不是物件而是食物?為什麼不是蘋果、橙,而是苦瓜?(梁有一首名為《帶一枚苦瓜旅行》)梁秉鈞認為食物是日常生活,有香味有顏色,人人都會吃,他喜歡寫日常生活的瑣碎更甚嚴肅的政治事件,對他而言,生活不總是甜,而是甜苦相接,苦瓜反咉他某部份的人生體驗。
梁秉鈞的抽屉裡有許多未發表的詩,養軍千日,用在一時,當年寫專欄被追稿時,或有朋友約稿,他就立即從抽屉取出可用的詩,難怪他的朋友說「問你拿文章,你遲遲未交,問你拿詩,你立即有。」加上他在大學教書,工作繁重,短小的詩比長篇小說更容易寫。
梁秉鈞大學時期已於多份報紙寫專欄,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灰鴿早晨的話》是結集《快報》的專欄。梁秉鈞的散文寫得尤好,可是他並不推崇散文詩,他寫下的散文詩不過十首。他告訴我們他寫散文的秘密:「我沒有學過正式的散文書寫訓練,那時候寫專欄什麼都寫,什麼都試著寫。」有時候,沒有法則就是最好的法則。
詩的圈子很小, 陳滅為我們這個活動特意調動時間,令我們很感動,此特表謝意!
(photos by Paul Wan)
1 則留言:
art is technique
Prof Leung asked u, 'by what criterion have u chosen these poems of mine?'
back to the basic: form & matter in aristotelian terms
--aristotelian logic, poetics, & rhetoric have been taught in universities for about 800 yrs.
lots of country folks & market people talk FOOD & VEGGIES w/ heart & soul.
will u invite them to give talks?
victor FOK
frenchmarkets@gmail.com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