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欣)
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Kubrick是很「詩」的。
沒有一家書店那麼膽敢將「書房毒藥」──詩集──放在門口最當眼的書架上,也沒有書店那麼慷慨地固定將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一個小時撥給一個演詩會。
已忘記了在何年在Kubrick搞第一個詩工作坊,總之,是看著「一人一劇場」的時候,我和身旁的朋友說了一句:「為甚麼我們不可以就在這裡搞詩?」
05年11月,我和Amanda在電話簡短地一句起兩句止,Amanda和我鎖定06年2月開始每月搞一個演詩會。起初的想法是:詩走到21世紀的今天,好像走進了一個死胡同似的,愈來愈少眾,詩集滯銷,中外如是。打開一本聖經的中心,你看到的便是詩篇,為甚麼一種如此神聖的文學形式到了今天會如此不濟?我從中學拿到第一個青年文學獎到這那時候,一直對詩不離不棄,詩,可算是我唯一最長的愛情,可是往後該怎麼走?還要出詩集嗎?出版的意義何在?我們還需要詩嗎?也許,答案是:把今天的人重新帶進詩歌裡面,首要的是能讓他們在生活中經歷詩!要這樣做,我們必須探索詩的「可能性」,這將會是詩會,也是終我一生的使命。
每次我們都做事後檢討,由起初講者主導到後來講者與聽眾分享交流,由現場結他伴奏到影像播放,從白紙黑字的文字媒介到肢體演繹,我盼望我們的探索能像漣漪,從圍坐著的幾個人一路擴散開去……
2 則留言:
見到你的文章,想起自己也曾喜愛用詩打日常生活記下來,這種習慣也是從中學開始.....
不過,因為他的離去,我便沒有再寫詩,文章也少寫,到你們的書唐也少啦!
記得以往與他在一起時,經常約他都會是你們的書等,因為遲到都可以看看書嘛!
今日,我仍然居住你們書唐附近,也經常經過,仍然是bc的會員,但也少去看戲了.....
此刻,偶然看到你的文章,想起過去的山己....更想起以往在你們書唐留連的日子!
搜夏宇诗集的时候意外闯入这片花园宝地,人总是这样吧,在做自己认可却没有太多人熟知的事情时,既贪恋着迷,又迷茫困顿。可是还好有你们呀,办诗会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后,却让一个女孩动容不已。这是你们的力量,更是诗歌的力量。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