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4

Kubrick Poetry - From and about Macao

時間 Time:2009/9/27 (Sun) 5:00pm-6:00pm

地點 Venue:油麻地Kubrick next to Broadway Cinemathèque, 3 Public Square St.

主持 Moderators:Florence Ng、Polly Ho、Wong Wai Yim

詩人來賓 Guest Poets: Christopher(Kit) Kelen and Iris Fan, Hilda Tam, Amy Wong, Chris Song, Petra Seak, Lili Han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Stories in Macao (ASM)



Christopher(Kit) Kelen,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editor of Poetry Macao in the University of Macao, has taught Literature and Creative Writing for the last nine years. Kit is a well known Australian scholar and poet whose literary works have been widely published and broadcast since the mid seventies, holding degrees in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nd two doctorat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 a PhD in the area of poetics and an EdD in Critical Pedagogy of Creative Writing.


New talents of the Association of Stories in Macao(ASM) are Iris Fan, Hilda Tam, Amy Wong, Chris Song, Petra Seak, Lili Han. The most recent publication is “I roll the dice- contemporary Macao poetry” edited by Christopher Kelen and Agnes Vong

This anthology represents the first serious effort to collect Macao poetry for the English-language reader. A collection of poetry from and about Macao, it contains works by more than one hundred poets.


In September, the dynamic Macao group is bringing stories and poems from and about Macao to Kubrick!


劉克襄詩選

秀姑巒山


──與妻子的古道橫越


所有磅礡而雄渾的山岳

隨著雲海,湧向無涯的天際

遠離了,我們出發的山徑


唯有它回頭,悄然地

以一頭巨鯨的龐然

偎依過來


也偎依過去

以一條細瘦古道的蜿蜒

繼續蜿蜒


默默地陪著我們

在天地最安靜的遼闊山域

走過箭竹草原


在結伴山行的歲月裡

這最不會扮嘴的戀人

提供了中央山脈的華麗遠眺


在與子攜老的誓約裡

這命定的第三者

總是教人默然地眷戀


我們仨

老山老路老靈魂

就這樣把後半輩子悄悄地協商


生命中最龐大的意念,架構了

生活中最紮實的價值,凝固了

生態中最明亮的靈魂,結晶了


2005.8.30


桃竹苗丘陵\劉克襄


一條無名的山路,靜靜地越過田野

這樣,似乎就疲憊了。也滿足地

在前面的山谷,結束了行程


那山路的盡頭,一個村子座落著

幾縷炊煙在各個三合院上方,眷戀了好一會兒

破曉前,才淡然地飄出了山谷


還有一隻公雞,氣定神閒地站在曬榖場

高昂的喀喀鳴叫,更加具體地

呼應著山谷的安詳


我才注意到,村子被濃郁的相思林和油桐花

環繞著。一條水圳自那兒蜿蜒而出

流過刺竹叢旁,灌溉了卵石的梯田


汨汨的圳水也輕聲地流過腳前,提醒我

呵,春天到了。我低頭,看著一隻狐疑的青蛙

噗通一聲,驚走了田裡的泥鰍


我再抬頭遠看,一條無名的山路

又靜靜地,攀過了山嶺



2006.11.20 2009.4.28重修



大肚山


父親騎單車載我,翻過了紅土的望高寮,終於看到海了。


長大去當兵,沿著相思林的山稜行軍,眺望的海更大了。


清明時,走訪祖父母的靈骨塔,芒草翻飛、百合花開的山嶺上,望到的海更遠了。


懷念尾隨父親去撿柴的日子,乾枯的刺竹林搖曳著。白髮蒼蒼的我,眼前迷濛,才看到,那海這山都老了。



木瓜山


每天,凌晨的最後一刻

那山總會站成全世界最豐滿而堅實的肩膀

讓早起的陽光悄悄地滑下

溜過鯉魚山的肚腹

去輕輕地叫喚整個縱谷

直到海岸山脈露出惺忪的身子


那時,稻田裡的鷺鷥已經伸展翅膀

蔗田裡鬼鼠和環頸雉紛紛抬起頭

連花蓮溪的雁鴨和水牛也睜開眼睛了


而我們搭乘的火車

就在安詳而開闊的舒展中

熱鬧地拉開了黎明的序幕

吉安、壽豐、豐田、萬榮........

喏,這些太平洋黑潮旁邊

肥美名字的小鎮們

一個個都快樂地醒來了


____________2002.5.2


「巡山人」劉克襄






(Polly Ho)


劉克襄來港期間,每天早上都爭取時間去爬山,在短短一星期之內,他已經爬了四個山頭,「巡山人」劉克襄比一般在家裡寫作的作家多了一份泥土氣息,他誠懇、熱心、謙虛和深刻,山對他的意義是什麼?如他的《巡山》序中所說:「山,是一種思考,一種情境。望山,是一種態度,一種信念。走山半甲子,回來了。我才摸索到山的堅實存在,永遠的靜定。」



到底香港的山和台灣的山有什麼不同? 劉克襄特別喜歡香港的山和城市的緊密關係,城市的旁邊就是山。 雖然香港的山不高,但很有氣勢,站在此山望那山,有時候會被那山的氣勢鎮住,但其實香港的山最高只有海拔九百多米,劉克襄解釋可能環水,山看起來就很有氣勢。他爬山一定會帶一本筆記本,記下植物的名字,回去再查證,因此他爬山不會很快,相反,他慢慢走,細心觀察,細心記錄,還會親嘗蔬果,他歡快地說:「在香港我就吃了不少山棯。」


劉克襄用閩南話讀了《我的爸爸和媽媽》,他的父母是用閩南話交談,他用閩南話念這首詩特別感憾,其實《巡山》五十首詩的初稿是他坐捷運探望父母時寫的,每次修定都像重新和山對話,又回到爬山的情緒,令他不捨得終止這樣的對話,「因父母年事皆高,需要長期伴護,乃萌生退休之念。」在這個狀態下,他才有付梓出版的意念。


詩會的高潮是劉克襄用閩南話背誦了一首他讀到滾瓜爛熟的《桃竹苗丘陵》,他一邊朗誦,一邊自然地做手勢,例如青鞋跳水聲,讀到最後他進入一種狀態,發出內心的聲音,唱出來。「有時候登高,也會隨性地發出聲音,喊出來。」




桃竹苗丘陵


一條無名的山路,靜靜地越過田野

這樣,似乎就疲憊了。也滿足地

在前面的山谷,結束了行程


那山路的盡頭,一個村子座落著

幾縷炊煙在各個三合院上方,眷戀了好一會兒

破曉前,才淡然地飄出了山谷


還有一隻公雞,氣定神閒地站在曬榖場

高昂的喀喀鳴叫,更加具體地

呼應著山谷的安詳


我才注意到,村子被濃郁的相思林和油桐花

環繞著。一條水圳自那兒蜿蜒而出

流過刺竹叢旁,灌溉了卵石的梯田


汨汨的圳水也輕聲地流過腳前,提醒我

呵,春天到了。我低頭,看著一隻狐疑的青蛙

噗通一聲,驚走了田裡的泥鰍


我再抬頭遠看,一條無名的山路

又靜靜地,攀過了山嶺



2006.11.20 2009.4.28重修






在也斯的邀請之下,9月2日上午我們去了一趟元朗舊墟,是名符其實和劉克襄一起走路,他能夠隨便拿起一棵植物就說出它的名字、藥用功用和出產地,令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欽佩。在郊外,談起植物爬山,劉克襄笑得特別燦爛。 


劉克襄留港短短一個星期,帶給我們很深刻的印象,他對自然、對山、對詩、對人的感情都是一樣,都是那麼真摯。


(photos by Miguel Candela)

「詩畫同框」工作坊 — 海洋樂繽紛

  給孩子一個寫詩繪畫的機會,透過寫詩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寫詩,好似好浪漫,好想試吓寫詩,但又好似有點難度。其實寫詩可以好簡單、好生活化。   Triospin  致力推動生活美學   ,今次邀請了 Kubrick Poetry Society 的導師教小朋友畫海洋動物,並在...